2022年第2期

2022年第2期

2022/12/9 线上买球-线上买球官网(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5

※协会工作


我会被确定为湖南省社会培训评价机构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人社部发〔2019]90),加快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关于遴选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通知》(湘人社函〔2021]165)。作为服务建设行业人才发展的行业协会,我会按照通知精神主动申报。经专家评估、实地查勘、社会公示等程序,我会被确定为砌筑工、钢筋工、混凝土工三个职业的社会培训评价机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三个职业涵括建筑瓦工、钢筋工、混凝土搅拌工、混凝土泵送工、混凝土浇筑工、混凝土模板工六个工种。

(通讯员:陈英)

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五届五次常务理事
会议在长沙召开


2022年527日,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五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在长沙召开。协会常务理事、理事、监事参加会议,建筑劳务委员主任和部分会员单位代表以及秘书处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议由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钟少云主持。

会上,秘书长张利作了题为《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 奋力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从协会支部建设,服务行业技术人才评价、行业人员职业培训、人才培养理论研究、行业赛事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对协会2021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提出了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优化培训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协同创新,深化产教融合的工作思路。随后,协会秘书处代表向理事会汇报了协会2021年财务情况。

与会代表就相关报告和建设人力资源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协会2021年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2022年工作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协会工作“有重点、有亮点、有特点”。全体理事、监事一致表决通过了《协会2021年度工作报告》《协会2021年度财务报告》。

会议审议通过了10家常务理事、理事单位代表因工作原因的人员变动情况以及2021年申请入会的70家单位。

会上,建筑劳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就其开发的建筑工人信息平台作了简要推介。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学生组)竞赛承办单位代表对今年竞赛开展方案进行了分享。

蒋必祥会长作会议小结时表示,过去一年协会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所有理事单位的大力支持,是全体会员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就2022年协会在职业培训服务、行业竞赛服务、产学沿用服务、综合管理服务四个方面的工作计划安排进行了重点部署。他希望协会秘书处、各专业委员会要始终围绕我省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协会各项工作。

(通讯员:陈英)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共建
第三次研讨会在长沙成功召开

2022年6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共建第三次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河南省建设教育协会、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海南省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江苏省建设教育协会、湖北省建设教育协会、广东省建设教育协会、四川省建设人才开发促进会、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会、陕西省建设教育协会等九个省份的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特邀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副巡视员、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原会长张洪钧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

会议介绍了我会住建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情况,分享了优质继续教育课程建设开发经验。

会议充分肯定了各省协会在2021年继续教育课程共建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提出2022年课程共建工作将围绕提升课程资源质量、建立统一课程平台、共建课程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

与会代表就本单位继续教育课程共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究探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全国各省建设教育协会(行业社会组织)积极投身到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创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开发建设形式,承担本省住建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增强创业创新能力等方面提供了平台。

会后,与会单位代表赴中建五局信和学院、长沙建筑工程学校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进行考察调研。                   

(通讯员:张轲)

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深入市州服务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


为配合做好2021年度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实地核查迎检工作,进一步落实迎检项目建筑工人职业培训任务,更好地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202277日上午,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在张家界召开建筑工人职业培训上项目推进会。张家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事科科长覃迪、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会长蒋必祥、秘书长张利出席会议,张家界和常德地区的建筑工人培训机构、施工总承包企业、劳务公司负责人等共计30余人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通过问答形式就施工项目现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如何实施、如何落地等13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参会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沟通交流。
 
与会人员表示此次会议内容务实、形式接地气,有效解决了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对下一步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如何推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同日下午,我会参加湖南省住建安责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湖南省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化之实名制管理工作培训会议。会上,我会秘书长张利就建筑工人职业培训政策、培训体系、培训平台及培训流程

进行了全方位专题解读。

此次,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深入市州服务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是我会服务行业人才培养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


(通讯员:左阳、熊丽娟)



※协会党建


我会开展迎七一、感党恩、倡廉洁警示教育

主题党日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培育清风正气,提高党性修养。71日,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党支部组织秘书处全体党员及工作人员开展迎七一、感党恩、倡廉洁警示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会上,支部组织大家学习了《人民日报》刊发的署名文章《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干什么》宣言。文章强调,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要在新时代前进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的鲜明宣示,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历史自信、高度的历史自觉、强烈的历史主动。

随后,支部组织大家观看了反腐倡廉影片《决不饶恕》。支部要求全体人员要不踩红线、不越底线、不碰高压线,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规矩意识和廉洁意识,坚决守住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全体人员感触颇深,思想受到震撼和洗礼,大家表示,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在新时代前进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此次活动也是支部强化党性教育的重要工作举措。                     

(通讯员:李冯)


※专业委员会活动


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高校委员会2021年年会暨湖南省

第十一届建设类高校院长(系主任)论坛在长沙举行

3月11日,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高等院校委员会2021年年会暨第十一届建设类高等院校院长(系主任)论坛在长沙市友谊国际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会长蒋必祥,有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省内22所建设类普通高等院校院长(系主任)等60余人参会。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咨询管理委员会、建筑劳务委员会派员到会交流。论坛由高等院校委员会秘书长李峥主持。 友谊国际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曹玮到会致辞。

年会听取并审议了高等院校委员会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要点,讨论了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筹备事宜,与会代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与建议。会议决定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于513日至15日在湖南农业大学举办。
   
论坛上,湖南大学张国强、湘潭大学陈宾、湖南城市学院曹国辉、南华大学孙冰围绕土木建筑教育教学改革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先后以《高质量绿色建造创新教育---土木建筑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揭秘灾难片中的地质灾害问题》课程思政设计、土木工程专业一条线四层级两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南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为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会长蒋必祥在会上指出,当前建筑业进入了向建筑工业化和数字建造转型的两期叠加时期,对标准、技术、人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进入了狠抓质量、狠抓落实的关键时期,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协会组织要尽快发展壮大,在上述背景下,建设教育事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希望高校委员会不断推出现代化的服务项目。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政府委托任务,围绕教育改革发展要点全面的开展工作;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政策研究与咨询,对政府、社会和建筑行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向政府与相关部门推介有价值的专题研究成果、政策建议、教改方案等;发挥组织优势,强化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调研,了解行业各个层面的需要和情况,及时反映教育改革动态、办学实际、一线需求。不断创新行业人才培养机制。发挥高校委员会的作用,调动资源,将企业生产实际、技术创新等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实现人才与实际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积极开展策划、管理、宣传各类竞赛活动,落实各类大赛成果转化研究与推广工作;建立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发展需求的培训体系,开展高端培训、定制式课程培训,吸收社会优质资源,形成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不断加强建设,服务到位。协会是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是政府与行业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同时,加强党的建设,增强法制意识和法治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坚持规范办会,勤俭办会;加强协会信息化建设和文化建设,提升协会现代化办公水平和文化软实力;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会员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履行提供服务、反应诉求、规范行为的职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发展中充分发挥服务、协调、引领、推动等重要作用。

(通讯员:李 峥) 


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建筑劳务委员会召开专业班组交流会


2022年520日,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建筑劳务委员会专业班组交流会在长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召开,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会长蒋必祥,建筑劳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贺凯旋,专业班组负责人及52位代表参加会议,湖南开工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开发阳德志,湖南上层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税务师向紫云受邀参加。

会议由建筑劳务委员会秘书长罗莎主持。

会上,专业班组负责人从本专业的从业现状和工作实际与大家分享了在班组管理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既有具体事例的分享,也有对遇到问题的探索。围绕建筑劳务委员会专业班组的发展和三个班组间的合作共赢与代表们展开集中讨论交流。

为更好地践行建筑劳务委员会服务会员、服务企业、服务行业的工作宗旨,本次会议准备了两个宣讲环节。一、邀请湖南开工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开发阳德志向参会代表介绍并现场演示该公司为建筑劳务专业班组服务,为建筑工人重塑职业通道,助力建筑劳务用工健康有序发展的的开工达信息服务平台;二、邀请湖南上层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税务师向紫云开展建筑行业热点税务知识讲座,普及税务知识,学习建筑行业相关的最新税务政策。参会代表认真聆听,一致认为宣讲非常及时,内容重点突出,很有针对性,学到了当前迫切需要的知识,也为目前工作遇到的问题找到新的解决途径。

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蒋必祥会长作总结性讲话,肯定了本次交流会的意义,号召大家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用好政策,守法经营。团队合作,互帮互助,重视人才培养,一起携手向未来!


(通讯员:罗莎)



※竞赛活动


2022年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分区赛在湖南农业大学举行



6月17—19日,2022东方至远杯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分区赛在湖南农业大学体育馆举行,本届大赛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和湖南农业大学承办,共吸引来自全省33所高校(含独立学院、高职院校)共计95支队伍参赛。

大赛赛题为三重塔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参赛队伍通过分析竖向、扭转及水平三种荷载工况下的受力情况,设计与优化三重塔结构模型,现场制作并完成加载试验。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们制作了许多设计巧妙、外形精美、创意独特、受力合理的塔模型作品,加载试验更是扣人心弦,现场气氛紧张热烈、高潮迭起。

经过三天两晚紧张激烈的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4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24个。湖南工程学院荣获最佳制作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邵阳学院、中南大学荣获创意美观奖,南华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工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其中长沙理工城南学院,吉首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大学将代表湖南省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湖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荣、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立、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会长蒋必祥以及大赛评审专家、省内高校各参赛队伍、活动承办(协办)单位和赞助单位代表出席了闭幕式,现场对获奖单位和团队进行了颁奖。

张立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她表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学生结构设计创新提供了集中展示的舞台,激发了大学生科研探索、实践创新的兴趣和潜能,增强了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

评审组组长、湖南大学陈大川教授对本届大赛参赛作品质量、参赛队员的认真态度以及本届大赛组委会的精心组织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理解赛题、尊重竞赛规则、队员参赛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点评总结。

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会长蒋必祥宣布获奖名单。

王荣指出,本届大赛参赛单位、参赛队伍和参赛人数均达到历年之最,参赛队员的专业素养、竞赛技能和作品质量再创历史新高。他希望,通过以赛促建,不断提高省内高校土木类专业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源源不断培养出更多优秀湖湘工程学子,为实现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努力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据悉,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性九大学科竞赛资助项目之一,被誉为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目的是为构建高校工程教育实践平台,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协同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已连续10年承办湖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助力我省土木工程学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素质培养,为我省土建类高校开展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高校与土建类企业之间合作、推动行业建设发展提供示范平台。

(通讯员:刘峻峰 张龙文 李冯)


※优秀论文


STW理论视野下的现代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      

  要:20世纪以来,美国STW运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对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正是基于STW视角审视、开展现代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从相关概念解读、现代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对技工院校学生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STW;技工院校;综合素质;策略


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工教育对象通常包括初高中毕业生、社会下岗再就业人员三个部分,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实践性、岗位适应性等特点。技工学校是国家落实技工教育的载体、机构。本文所研究的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基于当前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与社会、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等问题基础上提出的。是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教育课题,也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现创新发展技工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基于STW理论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概念分析

(一)STW理论内涵

STW(school to work)字面理解是指从学校到工作。源于美国在1944年颁布的《学校到工作过渡多途径法案》,STW运动的产生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相关,用以调节社会就业结构变化,解决青年人口失业问题。在STW所包含的诸多含义中,为个体提供的价值观教育、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职业道德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重要条件。有学者将STW归纳为三层含义。一是STW主要关注人生涯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从接受学校教育结束到初次就业这一时间段。除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外,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劳动力市场结构、劳动力工资制度、血缘关系、家庭背景。二是具备专门的职业培训体系,包括机构和课程,为个体提供充分的就业准备。三是专门指问题范围和研究角度,是对影响个体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过程中一系列影响因素的研究,探寻普遍规律。

(二)学生综合素质

素质源于教育学中的概念。基于素质一词形成了素质教育论。对现代教育实践影响颇深。根据教育学理论解释:人类的素质是指人天生的本质。因人与生俱来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可以将人的素质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即天生的自然素质、从出生到学习形成的心理素质、后期的社会素质。无论将人类素质归纳为多少种分类,都可以归结到三个主要类型中。通常被提及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等都属于人类的社会素质。各个素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了个体的整体的素质结构。综合素质指多种素质相互联系形成一体化。因为人的素质具备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个人身上不可能体现一种素质,而是相互关联、互为整体的,因此叫做综合素质。这种素质和素质之间的关联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教育的作用正是通过施加外界引导而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和筛选,构成良好的素质结构。据研究发现,当代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专业、文化、身体及心理素质,以上素质通常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表现为相互联系、制约的特性。

(三)基于STW理论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证明,学生在有实践背景的意义下进行学习,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意愿,也利于在学校和工作岗位之间构建紧密关系,培养出基于生产实践的综合素养。STW倡导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出符合职业要求的综合素养。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提出学生就业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阅读、协作、计算能力、沟通能力、适应、发展、群体效果(人际技能、团队配合、协调、协商能力)、个人影响力。加拿大学者基于用人单位对就业综合素质的认同列举了11个要素,即基本技能(沟通、管理、数字运算、思维力)、个人管理技能(学习、适应、责任心、表现力、安全工作)、团队技能(协作、参与度)。当前,技工院校教育体系普遍存在内容和方法上的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完成到工作岗位上的过渡,甚至在技工院校的教育当中还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将综合素质引入学校的培养目标,对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世界大有裨益,并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综合素质的培养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也是STW理论的基本要求。

二、现代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素质培养是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主要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区别,更加注重人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知识、技能的发展。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促进个体心理、行为的社会化,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角色,用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而如何实现技工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追溯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技工院校首先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场所,而培养出来的人一定是以就业为前提的,这就要求学校不能只关注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该坚持“学生中心”发展思想,全面强化综合素质培养。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能力素质模型的冰山模型”认为,除了可见的知识、技能等浅层特质,企业更关注员工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深层特质。认为这些深层特质才是构成个体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在现代社会,没有良好的综合特质,就很难取得理想的发展。这就依赖于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发展,更要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终身发展条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本从业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界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学生素质培养是以打造学校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实现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质量发展是学校内在的、实质性的发展,从学校的功能属性来看,人才培养、科研发展、社会服务,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这学校的口碑和声誉。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人才培养质量高或低。评判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基本的评价依据是德、智、体、美这四个维度的标准。构成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框架。实践中也证明,那些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特色、成效等方面往往会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打造学校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教育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从技工院校在当前中国教育体系的地位来看,往往被认为是次等教育,招生质量无法与普通院校相比,加之技工院校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办学质量评价体系,造成人才“入口与出口”都成为获取良好社会口碑的严重障碍,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素质与社会、企业用人标准不匹配。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历史性问题,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技工院校自身发展定位不准确、学生本位体现不足等问题。因此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重塑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相结合,使学生素质得到有力提升。是破解才是破解人才培养困局、重获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准则。

(三)学生素质培养是丰富技工教育内涵的有效方式

素质培养是促进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是马克思主要教育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19932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全面提倡素质教育,鼓励中小学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等方面上来。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始终贯穿中国教育体系发展的基本理念,成为育人文化根基的有机组成。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虽然职业技能和岗位知识的传授是其教育教学的中心任务。但并非是教育教学的全部内容,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不仅需要具备从事专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能够应对复杂社会及市场格局的现代公民。现代技工教育的内涵有着更为宽泛的内容,要培养技工院校学生更多的能力和素质,将素质教育理念引入现代技工教育中,确是对技工教育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三、STW理论视角现代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策略

(一)构建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一是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当前,技工类院校关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课程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仅通过专业课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缺乏针对学生自身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积极将综合素质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做好充分调研,着眼用人单位及岗位设置要求,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结合教育与人才培养规律,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包含综合素质)。二是深入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和合作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教学见习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等,贴合企业实际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关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把握市场动向,走入真实工作场景、融入企业文化、培养企业操守,实现学校与岗位零距离过渡。三是完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班会四位一体结合,融入社会正向价值观、职业操守、人际准则等元素,全方位“立德树人”。积极运用选修课、讲座、学习小组、学生社团等方式,锻炼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综合素养。四是依托学生德育活动载体,促学生能力提升。举办多种形式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开展主题教育,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评比活动。

(二)建立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

一是充分完善评价内容,保障评价全面性。以往的学生评价指标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实践性指标,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实践方面的内容要全面。应当在原有评价指标基础上,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及实施规则,完善、细化评价体系框架。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着重体现教学观、学习观、人生观。由“一把手”牵头组建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岗位、人员,同时细化学校各部门岗位标准、明确责任人。着力推动以“PDCA”循环为模型的评价机制建设,促进评价在提升办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带动教师革新教育、思维理念,促进“三教”改革,切实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二是优化评价机制,强化评价效力。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学生个人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相结合。完善评价方式、手段,实施60度考核,让多元主体参与到目标评价中来,细化考核指标,参照学校人才培养要求与单位用人标准将学生综合素质指标进行分级分类,明确各层次指标权重,保障评价结果相对科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职业规划

以职业发展理论为依据,建立学生职业规划体系。把好学校“出入口”,制定三阶段培养方案。首先,学生在入校时进入企业、实训车间参观,让学生熟悉就业岗位及企业文化,培养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认知。其次,在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后,举办各类专题讲座,邀请企业责任人、专家、指导讲师来校,配合专业老师开展有效指导,为职业规划典型基础。三是在学生实习期间,安排指导老师帮助学生拓展自身规划,促进就业能力的形成。

四、结束语

技工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技工院校教育工作者,要从各层次、层要切实加强思想育人、行动育人、心理育人、内化育人等,形成全面的综合育人体系,才能有效地提升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职业教育改革[J].刘育锋.职教论坛. 2003(20).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67.

[3]程玮.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论与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22.

[4]Moving to Modern Assessments[J].Grant Wiggins.The Phi Delta Kappan.2011(7)

[5]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

[6]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活动写实记录误识与匡正[J].王宏伟.刘志军.中国教育学刊.2016(09)

[7]从综合素质评价到核心素养评价[D]. 徐冰冰.华东师范大学 2016


新业态下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培育策略分析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李子豪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快速发展,其产值和规模都在快速增加,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前期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逐渐激化,人口红利消失和建筑劳动密集型特点的矛盾,以及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和建筑领域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的矛盾等,在当前建筑领域日新月异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提倡走出去加强竞争的背景下,对产业工人加强技能培育和队伍规范化,已迫在眉睫,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技能话培训也是为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技能型产业工人;可持续发展;规范化;双向促进

1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建筑领域迎来了飞速的发展,建筑板块的产值规模越来越大,截止至2021年,其产业规模已达到20多万亿,建筑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生产领域中的支柱性产业,其从业人员接近6000万人,极大地拉动了就业,在建筑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建筑企业生产的一些重大工程也让全世界瞩目,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北京的奥运场馆鸟巢和水立方,其设计理念超前、施工工艺复杂、内部结构复杂、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广东的港珠澳大桥,总投资规模达1269亿元,在建设过程中,大桥实现了海中人工快速成岛、沉管管节工厂化制造、海上长桥装配化施工、120年耐久性保障、环保型施工、新材料开发及应用和大型施工设备研发等七大领域的关键性技术突破。

一批又一批的代表性建筑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建筑领域的飞速发展和科技力量对建筑领域的融合和促进,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快速发展,建筑领域也运用了一批新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工艺,建筑领域开始朝着更高的领域去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国家提出了加快产业升级,走出去的口号,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重要的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急需去解决。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高劳动密集性是其显著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成为了建筑工人的主体,根据国家相关数据统计,全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接近6000万人,群体巨大,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越来越严重的社会老龄化和文化程度低、技能培训不够、流动性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面对这些问题,培养新业态下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已经迫在眉睫。

2培养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的意义

2.1、新业态下,建筑业对建设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领域也开始更新换代,一批新的工艺和技术也在建筑领域中得到应用和普及,科技的进步和新兴技术的应用,促使新的建筑业态诞生,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面对未来的挑战和促进行业的发展,新业态对产业内的市场主体及相关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生产力要求。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使得农民工成为了建筑工人的主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产业工人面临的工作临时性强、流动性大、作业时间长、环境恶劣、老龄化严重、企业归属感差、文化程度低、技能培训不足、劳动权益与社会保障不到位等诸多现实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当前建筑领域生产的核心还是“以人为本”,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因此,建设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2、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是为了适应建筑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发展的必要举措。

现如今,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初步建成,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为当下的行业背景。目前,我国建筑领域依然属于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劳动力的依赖依然很严重,过去我国人口劳动力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开始放缓,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低技术、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模式推动建筑业发展已难以满足需要,这已经开始阻碍到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而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也在倒逼建筑业加快向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转变,以此来面对对于劳动力的过于依赖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将传统意义的建筑业农民工转变成为新型建筑产业工人,提高技能水平,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建筑工匠,能有效地提高劳动利用产率,降低劳动力投入解决过往相同规模下过多劳动力投入使用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工人的技能和水平提高,释放一批劳动力,提高了单人劳动率的提高和输出,节约了生产成本,加快了生产进度和效率,同时,将传统意义的建筑业农民工转变成为新型建筑产业工人,也有利于优化建筑业劳动力结构、加快行业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加速我国从建筑业大国向建筑业强国转变,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插上翅膀。

2.3、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是未来中国建造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社会各国的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一体化为各行各业插上了翅膀和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向国际市场大步迈进,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在这种环境下,国家提出了走出去的口号,加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作为经济领域的领头羊,建筑行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不仅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更要培养具有娴熟技艺和高超手艺的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提高工程质量,才能去接更有科技含量的业务,才能更好地增强竞争力,为走出去、闯一闯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2.4、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于年初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妥善解决建筑产业工人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均等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人阶层在我国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种现象在建筑领域尤为突出,截至2021年建筑领域从业人员接近6000万人,加强对建筑领域工人阶层的技能培训,是对建筑领域的发展也是对工人本身的有效提高,这是技能型工人培育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但在建筑领域劳动力存在短缺的现象,一些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开发技能型人力资本是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缓解建筑领域劳动力短缺压力的必由之路。

建设一支秉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建筑工人大军,是很有必要的,他会使建筑工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增强,为他们带来技能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加强对企业和身份的认同感,反馈在工程生产中、行业发展中,皆是提升了行业稳定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践行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3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的特点

3.1、行业增值性

技能就是生产力,生产力就是效率。在项目的正式运营中,熟练的生产技能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力,高技能更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动力。

在工业社会,一个有效率的工人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一个普通工人的数倍。而在未来建筑新业态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个好的技能型人才与一个普通人员所创造的价值之间可能是指数关系。这是因为,现在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智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上。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工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老龄化比较严重,对于新型技术和新的生产工艺不能够掌握,致使劳动重复率增高,劳动投入过大,资源过度浪费,对于建筑生产有了一定的阻碍,而对工人进行技能培训,能搞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同样一个工人通过自己的技能带来更高的效率和产值,极大地释放劳动力,推动建筑领域的发展,所以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所带来的行业增值性,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2、团体成长性

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劳动不同于简单的劳动,他们大多采取团队式的工作方式。优秀的技能型人力资本是整个团队的核心,一旦优秀人才流失,不仅会影响整个团队工作进程,还会对其他成员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导致人心涣散,甚至带动大批人才流失。

因此在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培养中,需要加强队伍思想教育建设,提升技能型队伍对企业的认可度与归属感,形成队伍的稳定机制,技能型工人是企业的财富,他能为企业节省更多的资源,更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产值,他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根本和发展基石,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难以替代性

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可以称之为是工业社会的缩影,在工业社会中,人们通常认为劳动力是同质化的,因此劳动力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而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的特殊技能属性,决定了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产业价值,高昂的替代成本决定了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的难以替代性。

3.4、培养周期长,资本投入大

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本身是一种价值存量,此类团队本身具有价值并能够创造价值。因此对于工人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资金和物力支持,这是一个长远的投入和活动,技能型队伍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培养队伍时的各种资本投资,如时间成本、教育成本等。虽然其相对培养投入较大,但他的产出也相当可观,在大多数情境下,培养队伍时的投入成本与未来队伍显性、隐性的价值呈成正比关系,即:投入越多,价值越高,成熟的技能型工人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和增值,技能型工人的储备对一个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与普通的产业工人队伍相比,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需要更多的教育、培训投入,其培养周期长,资本投入大,这也是其特点。

4目前的技能型工人积累机制

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对于企业、行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的组织管理,都必须经过技能型员工在生产一线的实际操作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技能型工人在企业内部的快速积累对于企业的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下建筑业发展的背景下,技能型工人队伍积累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

(一)“干中学”型积累机制

“干中学”机制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种学习、培养机制,该理念最初是由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罗提出的一个经济增长模型——该经济增长模型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本思想,即学习是经验的不断总结,而经验来自行动。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参加劳动和作业,在劳动中模仿或者接受其他人的示范、教导、帮助而获得自身生产效率的提升,促使团队的人力资本积累不断提高,这是“干中学”积累机制的关键。

在建筑产业项目中,不同层次的技能型员工大量集聚,为“干中学”机制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条件。实践中,产业集聚区内“干中学”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传统的“传帮带”方式。即企业在相同或类似工作岗位的人员配置上,实行“一老带二新或一老带三新”的人员搭配方式,让水平较高的技能型员工与若干水平较低的技能型员工一起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使后者通过学习、模仿、询问等方式不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从而实现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积累。这种方式下,知识的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联系比较松散,双方并没有特定的责任和义务。人员也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

(二)“定向培养”方式

对于某些操作程序复杂、专门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企业挑选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员工,通过经验丰富的高级人才,对其进行专门的定向培养。同时,企业对指导人才提供津贴或者补助。相比前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下“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企业、知识传授者、知识接受者三者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传授的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具体、实用。

但是技能型工人队伍建设机制也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在这种机制下,技能型工人培养速度相对缓慢,同时,对于企业内可指导的高级人才需求数量也较高,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或者几个生产周期才能显现技能型队伍的积累效果,难以满足企业在短时间内对技能型员工的大量需求。但是通过这种模式锻炼出来的技能型工人队伍,往往有着较强稳定性,有利于企业生产的开展。

5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的培养策略

5.1、建立全面、长效的学习培训机制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建筑工人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体系,制定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强化企业技能培训主体作用,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通过技术升级提升建筑工人技能从传统建造方式向新型建造方式转变,同时在生产一线,应该加强工人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学习,在固定的时间点组织进行学习,提高技能为生产提速,创造更高的价值,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

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优势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做好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加强交流学习,在保证技能型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团队的生产效率,将技能型工人培训常态化、制度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队伍的素质,提升职业技能和自身素质。

5.2、提升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的合法权益,和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薪酬待遇作为队伍激励的最直接手段,可以帮助队伍快速成长。合理的薪酬待遇,可以刺激产业工人队伍学习的选择需求,更加主动地进行技能学习。推动建筑业企业将薪酬待遇与建筑工人技能等级挂钩,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当工人接受相应的培训以后,通过牺牲一定的时间学习,来提高自己技能,通过技能去产生价值,为企业生产带来更高的收入和利润,相应的工人通过为企业创造价值也为自己带来相应的收入,而企业所要做的是保证企业工人在付出相应的价值后获得相应的价值收入,这是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技能工人的保障和激励,对于技能型产业工人和公司也是一种相互促进。

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技能型工人教育和培训,应当提高其地位和相应的待遇,做好保障工作,在生活环境方面适当地改善产业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提高建筑工人生产生活基本标准,不断改善建筑工人的劳动保护、作业和居住等各方面条件。这可以提高工人群体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工人们,主动学、乐于学。帮助技能型工人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能地位,有利于提升生产工作效率,提升产业生产力。

5.3、加强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思想建设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业的底层工作人员的整体知识素质、思想素质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一线生产工人整体技能素质不高,相关意识也比较薄弱,所以在队伍中,要积极地进行思想引导,促使队伍中的普通工人意识到技能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行为实践、制度保障,加强对产业工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夯实产业工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产业工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着重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产业工人的学习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

5.4、自有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不但劳动力使用较大,也存在着人员流动性大,组织散乱的特点,随着建筑产业的发展,这种散乱的流动性模式对企业的发展是一种滞后的表现,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和做到人员先行,对于行业内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组建自有建筑工人队伍。大型建筑业企业可以与建筑工人输出地区合作建立培育基地,创新培育基地服务模式,为专业作业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为建筑工人谋划职业发展路径,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核心技术工人队伍,这样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聚集性,保证了规模,增加了竞争力,同时这种企业也应该加强技能工人的福利保障,比如各种保险的购买,企业的建立对于企业和个人都利大于弊。

引导周边小微型劳务企业、劳务班组或有一定技能和经验的建筑工人向专业作业企业转型发展,选择12个专业作业工种方向,进一步做专做精,形成外部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内外协同,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变革,各种措施双管齐下,使其从流动性大和散乱的状况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6、总结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刺激下,建筑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加强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高质量快速发展,加强产业工人技能教育培训很有必要,这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建筑发展需要具有技术工人队伍造成的必然性,同时,工人队伍规范化、技能化、集约化是建筑企业发展和生产的强有力保障,对于工人队伍自己的利益也是一种保障,双方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   李启明. 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 江苏建筑 , 2020, No . 6-0001-03



地址:长沙市雨花区高升路268号和馨佳园5202

电话:0731-88950526          真:0731-89676270

邮编:410116            电子邮箱:35163169@qq.com

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处、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兄弟省市住房城乡建设厅人教(科技)处、本省住建厅及相关厅局

送: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部分兄弟省市建设教育(人力资源)协会(培训中心)、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各团体会员


0